这国足踢完这比赛,我真是,气得不想说话,手机还在手里,但脑子里跑火车停不下来,这事儿吧,得说说。前国脚徐亮最近那番话,说国安外援就法比奥比他当年强,这话说的,听着怎么这么刺耳呢。法比奥是厉害,进球多,看着也拼,可就这么一点点光芒,能照亮整个国安吗?还是说,这光芒太耀眼,把其他人的不足都衬得更明显了。
想想当年,那会儿的国安,那叫一个意气风发,不管是主场还是客场,那股子劲儿,比赛还没开始,你就知道,一场硬仗肯定少不了。外援强,本土球员也不含糊,整个球队就是一个整体,打谁都敢亮剑。现在呢?法比奥一个人扛着,进了球,就觉得球队好像又行了,没进球,就觉得天塌下来一样。这种依赖,真的太让人担心了。
徐亮这话,虽然带着点老队员的骄傲,也有点“当年我也很强”的意思,但他说的核心问题,我觉得不能忽略。他这么一说,好像就在说,就法比奥一个,能拿得出手,其他人,嘿,那可就不好说了。这跟球队整体实力下滑,有什么区别吗?一个球队的强大,靠的是所有人的努力,而不是某个救世主。当球队的希望全寄托在一个外援身上的时候,那不是强大,那是脆弱,是随时可能崩盘的信号。
你看这赛季,国安的成绩,尤其是跟争冠集团比起来,那差距,不是一星半点。赛季初那点雄心壮志,现在还剩多少?那些曾经让人津津乐道的流畅配合,犀利进攻,都去哪儿了?每次看比赛,都感觉好像在看一场零散的表演,有亮点,但连不成线。有时候觉得,是不是教练组也挺无奈的,手里的牌,就那么几张,怎么摆,都摆不出当年那个样子。
再把时间线拉长一点看,这种现象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以前那些中超球队,外援固然重要,但本土球员的成长和贡献,才是球队基石。现在呢?好像不少球队都走上了“买外援,靠外援”的老路,本土球员的培养,好像停滞了,甚至倒退了。我们是花了钱,请来了大牌,可球队的整体竞争力,为什么反而上不去?这背后,是不是有什么更深层次的原因?
你看那些欧洲联赛,强队之所以是强队,不光是外援能进球,更是因为他们有强大的青训体系,有一批批能打硬仗、能承担压力的本土球员。他们和外援融合得很好,互相成就,而不是一方独大,一方显得无所适从。我们这边,好像把心思都花在了怎么引进性价比最高的外援,却忘了“内功”的修炼。
说实话,听到徐亮这么说,我心里不是替他骄傲,而是为这支球队,为这支联赛捏把汗。一个外援再强,他也不是神,他也会有状态起伏,也会有伤病,也会有离队的那一天。到时候,球队怎么办?这就像你辛辛苦苦搭了个架子,结果发现,大部分承重墙都是临时工,一旦他们走了,整个房子随时可能塌。
这争冠悬念,我看是越来越小了,甚至可以说,已经没多少悬念了。这不是我唱衰,这是事实摆在眼前。当一支球队,在关键时刻,指望的不是整个团队的爆发,而是某一个人的灵光一闪,那结果,可想而知。法比奥再强,他一个人也踢不了十一人的比赛。
这种依赖,对年轻球员来说,更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和打击。他们会觉得,反正有外援顶着,自己可以不用那么拼,不用那么努力去提升。长此以往,我们的本土球员只会越来越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看到,国安真正成为一个内外援均衡,整体实力强大的球队,而不是一个依靠“救世主”续命的队伍?
这比赛踢完,就得接着忙下一场了,生活也得继续。可这心里这股劲儿,还是有点堵。你说,什么时候,我们才能看到一支不靠某个人,而是靠整体,靠信念,真正强大的中国足球队?
声明:本文素材都是来源真实素材的原创,内容 90% 以上基于自己原创,少量素材借助 AI辅助。所有内容都经过自己严格审核和复核。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
在配资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