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臣秀吉的历史地位与织田信长、德川家康并驾齐驱,他的功业可与这两位历史巨头相提并论。然而,尽管丰臣秀吉在政治与军事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他的生育能力却远不及织田信长和德川家康。织田信长有十二个儿子,德川家康有十一个儿子,而丰臣秀吉一生仅有三个儿子,其中两个早夭。由于亲生儿子极为稀少,丰臣秀吉便收养了许多孩子作为养子,来充实家族的力量。
在丰臣秀吉众多的养子中,最为宠爱的是宇喜多直家的儿子宇喜多秀家。宇喜多秀家因其深得养父宠爱,最终成为丰臣五大老之一,地位显赫。甚至有人认为,宇喜多秀家才是丰臣秀吉真正的“亲儿子”。然而,宇喜多秀家明明是宇喜多直家的亲生儿子,为什么会被视为丰臣秀吉的“亲儿子”呢?
展开剩余76%宇喜多家原本是位于中国(日本地区)备前国的豪族,最初是浦上家的家臣。然而,宇喜多家在战国时代出了一位极具野心的枭雄——宇喜多直家。宇喜多直家不仅与斋藤道三、松永久秀并列为“战国三大恶人”,而且与尼子经久、毛利元就并称为“中国三大谋将”。他更是与斋藤道三、最上义光并称为“战国三大阴谋家”。宇喜多直家通过“下克上”的手段成功取代了浦上家,掌控了备前国,并将美作国纳入自己的统治之下。宇喜多家也因此成为仅次于毛利家的第二大战国大名。然而,正当宇喜多直家准备扩张势力,进攻播磨国时,局势发生了变化。天正五年(1577年),播磨国的三大领袖赤松、别所和小寺纷纷归顺了正处于全盛期的织田信长。
织田信长随即将丰臣秀吉(当时名羽柴秀吉)任命为播磨国国主,并以他为长官,组建了织田家山阳道的军团。丰臣秀吉的到来,改变了中国地方的战略格局,宇喜多直家遇到了一个无法仅凭阴谋取胜的对手。几次与丰臣秀吉的较量后,宇喜多直家渐渐意识到日本的统一是大势所趋,不容抵抗。
天正八年(1580年),宇喜多直家最终归顺了织田家,并表示诚意,将自己的长子八郎(即宇喜多秀家)送到织田家做人质。宇喜多八郎在安土城(织田信长的居城)居住时,虽然与丰臣秀吉没有直接关系,但他毕竟是宇喜多家未来的继承人。此时,宇喜多直家因病去世。宇喜多直家去世时,唯一还在世的儿子就是年仅八岁的宇喜多八郎,他显然无法独立执掌家族大权。为了避免宇喜多家再次发生动荡,丰臣秀吉在织田信长的支持下,收养了宇喜多八郎,给了他一个“犹子”身份(不改姓氏的养子)。因此,丰臣秀吉成为了宇喜多八郎的“后见”(代理家督),在宇喜多八郎成年之前,宇喜多家的实际控制者便是丰臣秀吉。宇喜多家也因此成为山阳道军团中最强大的部队之一。
由于宇喜多家对丰臣秀吉政权的重要性,且二人性格相投,丰臣秀吉与养子宇喜多八郎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天正十三年(1585年),宇喜多八郎元服,接受了丰臣秀吉所赐的名字——宇喜多秀家。天正十四年(1586年),宇喜多秀家与丰臣秀吉最宠爱的养女豪姬(她的生父为前田利家)结婚。这场婚姻不仅使宇喜多秀家与前田利家结下了亲戚关系,也让丰臣秀吉对豪姬的宠爱转移到了宇喜多秀家身上。
由于丰臣秀吉出身较低,且家族后继乏人,他的政权主要依靠地方上的强力大名以及丰臣秀吉从小培养起来的忠实家臣——织田家旧部。而宇喜多秀家,作为地方强力大名,又是丰臣秀吉亲自培养的家臣之一,虽然是养子,但却并不具备威胁丰臣家继承权的风险。因此,宇喜多秀家在丰臣政权中迅速崛起,最终成为丰臣五大老之一,位高权重。此外,宇喜多秀家也避开了丰臣秀吉晚年政权斗争的漩涡(例如丰臣秀次事件),这也使得他在历史上维持了稳定的地位。加之,宇喜多秀家在关原之战中作为西军的重要力量,后人有时戏称宇喜多秀家为丰臣秀吉的“亲儿子”,这也反映了他在丰臣家族中的特殊地位。
发布于:天津市在配资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